每一次上年度種過蕃茄的地方,翻過土後,就陸續長出蕃茄來。本來心中暗喜,這樣不用種就有蕃茄可以收成,真是方便。可是蕭老師卻說:「自己長出來的蕃茄不會好吃,要當雜草除掉!」
今年實驗區要試種馬鈴薯,媽媽群裡大家躍躍欲試,都要把家裡發芽的馬鈴薯拿來種,查了一下資料,馬鈴薯要買「種薯」來種才行,市場買來的種下去,成功率不高,收成量也差,品質也不好。
植物生植物,一代傳一代,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怎麼會是這樣呢?
圓圈中的蕃茄,是準備被正法的蕃茄。
這也是自己長出來的蕃茄
這個原因是因為F1種子的關係。因為現代的農產品幾乎都是F1種子所培育出來的產品。F1種子的後代,是沒有遺傳到上一代的特性及品質。
先解釋一下什麼是F1種子?
F1雜交種子:
F1種子是將兩種不同品系的同種純系植物互相交配後所得之第一代種子。也就是利用雜交來控制基因,培育一種出具有父母系優點,而品質優於父母本系的種子。
這類種子具有較高產量、較高優質、品質一致、生長勢強,且抗病性、抗蟲性佳的品種,因此常成為商業上銷售及大量種植所使用的品種。目前市面上買到的農產品、花卉,幾乎都是F1種苗所培育出來的產品。
F1品種固然很好,但是它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它的雜交優勢,只有在第一代有,第二代因會種子自然交配,就會失去F1種子那種人為純化的遺傳優勢品質。所以如果你用F1種子所培育出來的下一代種子(F2種子)再去栽種,所種出來的農作,不但產量可能不好、品質參差不齊,連抗病力也相對減低,得病的機會會增加很多。
以花為例子,原本F1純色的花朵,F2種出的花朵,可能變成雜色、多色而且花型不一致的結果。或者有一株F1的西瓜,長得又大又甜,F2的西瓜,有的還是又大又甜,有的卻既小又不甜、有的大卻不甜、或者西瓜小但還很甜……,這對專業農夫來說,就形成莫大的困擾,根本無法上市去賣。
所以就來用F1種子了?
當然有人幫你把事情做的又棒又好又省事,成本也還在合理範圍,何樂而不為?但是有人「高瞻遠矚」,提出警告。
以前的農業都是自家採種,於農人而言,沒有「種子」,可說就沒有農業!但是隨著種苗公司的普遍化,農家幾乎捨棄以往代代流傳下來的自家品種,而選擇看似方便又廉價的市售F1種子,幾乎已成為一種潮流。
但是使用F1種子,控制權在種子公司。目前很多作物的種子多是國外進口的F1種子。有一天種子公司不賣給你或者提高價錢,真的是我為刀爼,任人宰割。(有點像科幻電影最後壟斷一切的科技公司)。而且新一代的種子都有一個特色,這些高產量的特性必須在使用大量化肥及種種條件的配合下才能表現出來。
所以有些人就開始鼓吹拒用F1種子,自己收集、培養和交換原始種的種子。台灣使用秀明自然農法的一群農友就很認真的尋找原始種子,(這已經有點像是尋找絕種生物一樣難了,通常是找在山裡面默默耕種不接觸現代科技的老農夫),培育、分送、交換,默默的保存住台灣本土的原生種子。
自家採種的好處在於:種子在自己地種植的次數越來越多,就會一代比一代對種植環境的適應性更提高,除了病蟲害等問題會減少(就不用仰賴化學藥物解決問題),植株也會越來越能發揮自己的本能,而有更卓越突出的表現。我來用一個比喻,F1種子就如同機器捏出來的握壽司,品質一致,又快又好。自家採種就如握壽司師傅,一旦學成,達到「達人」階段,風味就令人沈迷回味不已了。只是學成之前,端看要花多少時間和努力了。
要在經濟利益或原始傳統中尋找平衡點,自然就看眾人的智慧。但以我們這種業餘玩玩的都市草包農夫,自己種出來的東西,卻要代代「絕種」,是有一點不是滋味。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