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今年「看月球愛地球」決定不烤肉了,那吃什麼好呢?就來試做印度餅來配菜。
但是有一整天的時間,既然要弄的滿手的麵粉,就把想做的都一次做做看了。

以前也做過麵包跟印度餅,但是都失敗收場。最大的原因應該是我都沒照食譜好好一步一步進行。最近養老麵養出興趣,心想有老麵的加持,應該會較容易成功吧。
研究了一下西式麵包食譜,他們倒是把培養成有點液狀的麵糊稱為「酵頭」,而上次做麵留下來的麵糰稱為「老麵」。兩者的使用有些不同。
這是培養了2天的酵頭,有香香的麵粉發酵味。

用培養多天的酵頭來做出的麵包,會有一點發酵的天然酸味,就稱做酸味麵包。

酸味葡萄乾麵包(9個)
酵頭;250g
中筋麵粉 250g
橄欖油 2大匙
鹽 1/2 茶匙
糖:1大匙
水100cc
乾酵母1/4茶匙
葡萄乾+酒:一些(先泡一夜)
葡萄乾應該是泡蘭姆酒,因為家裡的蘭姆酒是十幾年前作餅乾用的,早就不敢用了。正好有喝剩的甜白葡萄酒,拿來用覺得蠻對味的。
▲乾酵母先用30cc水泡開
▲將中筋麵粉放入缽內,弄出一個凹洞,將酵頭及其他材料都放入中間,(水可以先保留一些,慢慢視情況加入)
▲用趕麵棍將麵糰自中間慢慢和勻,如果太乾再慢慢加水,麵糰要維持有一點濕潤的感覺。
▲將麵團揉至光滑不黏手,(約10分鐘),放入缽內,蓋上布或保鮮膜進行第一次發酵,約2小時。


酸味雜糧麵包(13個)
酵頭;250g
中筋麵粉 325g
雜糧麵粉:75g
油 2大匙
鹽 1/2 茶匙
糖:1大匙
水150cc
牛奶:100cc
乾酵母1/4茶匙

和麵方法跟上面一樣


和麵方法跟上面一樣。
第一次發酵,要讓麵糰膨脹至原來的兩倍。


要如何判斷第一次發酵已經好了,一般可以用手指戳一下麵團,
如果很快彈回來,是發酵時間尚不夠;
如果一個凹洞都沒恢復,是已經發酵過頭了;
如果慢慢的彈回來,是發酵時間正正剛好。


第一次發酵好後,將麵糰取出,先按壓排氣,
再用雙手將麵糰磨圓,後靜置5-10分鐘,醒一下。



接著就可以開始整型,做成自己想要的大小及形狀,可以放在烤盤上進行第二次發酵,約1小時。

第二次發酵完,小麵糰也會膨脹大約兩倍大,就可以放入預熱好的烤箱,250℃,30-40分鐘。
中間要在烤箱壁噴水兩次,讓麵包更脆一點。


烤好了,香噴噴麵包出爐,第一次成功,有些感動。香Q好吃,但是吃不出有酸味。



印度餅(6片)
酵頭:250g
中筋麵粉 250g
橄欖油 2大匙
鹽 1/2 茶匙
牛奶75cc
溫水30cc
優格 2小盒
乾酵母1/4茶匙
跟上面方法一樣,將材料放入和成麵糰。

印度餅的麵糰要比較濕一點,但是這次我用酵頭來調,水分變的有點過多,麵糰這樣是太濕了。


放置發酵1小時。
將麵糰整型後,做成長長水滴型。

將生餅直接放在預熱好的烤箱烤盤上,250℃,約10分鐘。

原來以為會失敗,不過還算成功,已經很接近自己原來期待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野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