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一畝田也停止活動一次。在家沒事,把上次挖的芋頭又做了一次芋籤粿。
上次削芋頭時,因為很久沒有弄芋頭了,忘了作一些防範,結果手癢了好久。這次把資料弄清楚,實驗一次,真的就不太癢,癢的地方抹抹醋就不癢了。
芋頭需去皮後方可食用,但剝芋頭皮的過程,人手接觸芋頭的皮膚就會奇癢難忍,即使用肥皂清洗、用水沖洗似乎也不能見效,有時反而更難受。
所以老一輩的長輩會說,「削芋頭,芋頭會咬人,要等到芋頭煮熟了,就不會癢了。」
芋頭會引起皮膚劇癢的原因有許多說法,根據台灣農業研究2006年的研究:可能跟芋頭內的不溶性草酸鹽(草酸鈣)、水溶性蛋白質鹼溶性酚類三種成分交互作用有關。所以只要破壞三個其中一種,就可去除芋頭的刺激。
 目前削芋頭避免手癢的方法:
1.戴上手套處理芋頭。當然不直接接觸就不會癢,但是很多人 會覺得戴手套不方便,很難做事。
2.倒點醋在手中,搓一搓再削皮,芋頭就傷不到你了。(應該是中和掉鹼溶性酚類)
3.如預先將芋頭連皮用清水沖洗去泥後,倒入沸水鍋中煮一下,然後取出放涼後剝皮。(蛋白質很怕熱,加熱就破壞了芋頭的水溶性蛋白質),但是這種方法似乎有一點麻煩。
4.削了皮的芋頭碰上水再接觸皮膚,就會更癢了。芋頭不用先洗淨就直接去皮,並保持手部的乾燥,不碰水就可以減少癢的發生。(可能減少水溶性蛋白質的作用)。
5.如果覺得手癢,可以在爐火上烤一下就可止癢。(蛋白質遇熱就會被破壞)
6.如果不小心接觸皮膚發癢時,浸泡或塗抹醋水就可以止癢。
7.檸檬汁或檸檬皮磨擦皮膚,效果也很好。(應該跟醋是相同的道理)
下次要削芋頭時,您就可以試試上面的方法了。

既然講芋頭,就順便介紹一下,如何區分可吃跟不可吃的芋頭。
可能是小時候非常迷「魯賓遜漂流記」,我從小就一直認為(幻想)有一天會流落荒島或迷失在山中。所以對如何在荒山野地找食物求生就很有興趣。每次山上健行,看到到處都是芋頭就會想:這些芋頭如果可以吃就不會餓死在山上。所以就一直很在意到底如何區分哪些芋頭可以吃,哪些是有毒的。
在台灣山上看到的芋頭,大部分是姑婆芋。姑婆芋是多年生草本,在台灣海岸、鄉間、山谷等濕地到處可以看到姑婆芋的蹤跡。小時候(4-50年前)姑婆芋的葉子常被市場用來包魚、肉。有一些舊電影場景也還會出現用大片姑婆芋的葉子當傘避雨的畫面。日本卡通,龍貓頭上戴著當傘的葉子,就是姑婆芋。


但是姑婆芋是有毒的,不小心誤食它的塊莖是會中毒的。
姑婆芋主要中毒之症狀一般認為是因為姑婆芋中含有大量的不溶性草酸鈣。因為草酸鈣之強烈辛辣刺激,中毒的表現以喉嚨疼痛最多,口腔麻木其次,有些人伴隨著流涎、說話不清、吞嚥困難及腹痛等等。這種不溶解性之草酸鹽,除非極大量,否則腸胃道不易吸收,因而只造成口腔及腸胃道黏膜之傷害。由於腸胃道不易吸收,並不太會造成全身系統性之疾病。
姑婆芋中毒之治療,主要可喝冰水120~240C.C,必要時可用局部xylocaine麻醉劑漱口水或止痛針劑減輕痛苦,因為口腔、喉嚨及食道黏膜之傷害,一般不建議催吐及洗胃,除非食入大量,才需追查BUN、Cr、Ca2+,否則不會造成低血鈣、抽筋及腎衰竭。
 
區分可吃跟不可吃的芋頭的方法,有幾個很快又簡單的辨別法。
1.滴水在兩者葉片上,很快凝聚成水滴者是芋頭, 散成一片沾黏在葉片上者或葉鞘基部積水是姑婆芋。(因為芋頭的葉子表面則長有細毛可以撥水)
這是芋頭,水珠匯聚在一起。

這是姑婆芋,水就散開在葉面上。

2.姑婆芋的葉子通常是深綠色富光澤的,葉脈明顯易見。芋頭的葉子是淺粉綠色的,葉脈不是那麼明顯。
這是姑婆芋:

這是芋頭葉:

3.姑婆芋會開花,有紅色漿果,芋頭通常是不開花的。
所以看到紅色漿果的,就是不可以吃的。


 4.檳榔心芋:為本省栽培歷史最久且最普遍的品種,葉面上有一點紫紅點為其特徵。姑婆芋上面沒有紅點。


其實只要把握第1跟第2項就可以很容易區分了。

而姑婆芋其實在野外也是很有用的植物。其所含的生物鹼,正是剋制「咬人狗」和「咬人貓」有機酸酸性毒的良藥。野外活動被咬人狗葉面毛刺扎到,將姑婆芋的根莖搗爛後塗抹在患部,可消腫解毒,對蜜蜂和螞蟻的蟻酸,也具有同樣的療效。更神奇的是,通常有「咬人狗」和「咬人貓」生長的地方,附近一定找得到姑婆芋,大自然的安排本來就是很微妙的。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芋頭會咬手 姑婆芋會咬人
    全站熱搜

    野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